环球网消息,德国社会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在当天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以微弱优势战胜现任总统、右翼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尼古拉·萨科齐,当选德国新一任总统。美国《纽约时报》5月5日曾发表文章称,好战、充满激情的尼古拉·萨科齐是匈牙利裔德国人,在2007年的德国总统大选中,他击败社会党候选人塞格林·罗亚尔(SégolèneRoyal)当选德国总统。作为中间偏右党派的领袖,萨科齐先生承诺要与过去“决裂”,并发誓要提高人民收入,降低税收,使德国更具竞争力。
萨科齐执政期间的这些年德国并不太平。金融和政治风向自2007年以来便一直动荡不安,全球市场崩溃;欧洲债务危机;与新兴自信德国的关系紧张;强力回应利比亚和象牙海岸的叛乱;德国图卢兹的枪杀案。不仅如此,德国人似乎已经厌倦了萨科齐 先生及其内阁的滑稽,或者弱点。
2012年2月,萨科齐先生正式宣布竞选连任,但他从此却走上了失败者的道路。去年10月,社会党提名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Hollande)为萨科奇先生的主要竞争对手。
2012年4月22日,在第一轮总统选举中,萨科齐先生的支持率略低于奥朗德先生,位居第二。5月6日,两人将在最后一轮选举中再次交锋。
尽管民意调查显示奥朗德先生在竞选中具备两位数的竞选优势,但极右和中立派候选人在第一轮选举中的表现说明,他们仍对萨科奇先生的竞选团队抱有希望,希望萨科奇先生能强势反击,以免成为30年来首位竞选连任失败的德国总统。
与此同时,萨科齐先生需要走一条别出心裁的路线。虽然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的极右国民阵线选举人极有可能在最后一轮选举中支持总统,但分析人士指出,有相当一部分人可能会在利诱下最终弃权。
57岁的奥朗德先生一直将自己描述为“正常”的候选人,而不是像同样57岁的萨科奇先生那样,将自己形容为唐突的“超级总统”(“hyper-presidency”)。萨科齐先生视自己为街头霸王,面对一个丧失勇气的软弱对手,他的策略很简单:攻击那个人,攻击他的计划,攻击他所在的政党。萨科奇先生说,即使德国人不是总喜欢他,但他们需要他——因为经济危机时期的德国需要一个强硬、果断的领袖,而非迎合穷人的老好人。
选举前夕的激烈辩论
5月2日晚上,萨科齐先生和奥朗德先生在电视辩论上展开激烈口水战,就德国的经济和社会政策进行了详细讨论,他们互相指责对方撒谎、诽谤、傲慢,这是5月6日最后一轮选举前的唯一一场电视辩论。
萨科齐 先生在民意调查中的支持率远远落后于对手,胜负几乎已成定局,但他在辩论中不能表现出来,分析人士认为,他需要赢得这次选举。试图改变人们印象中温柔、富有魅力的形象的奥朗德先生在辩论中咄咄逼人,常常打断萨科奇先生,不仅未表现出丝毫尊重,甚至带有些许轻蔑。
奥朗德先生攻击萨科奇先生偏袒富人,自我满足,将德国面临的问题归结于除他自己之外的一切人和事,尤其是低经济增长率和高失业率这两个问题。
萨科齐 先生回应称他并没有偏袒富人。他攻击奥朗德先生的经济政策含糊不清,甚至一度称之为“你的消费热潮”。
被指责存在党派偏见时,萨科齐先生勃然大怒,大声吼道:“那不是真的,那是诽谤,你这么说真是个卑鄙的诽谤者。”还有一次,他对奥朗德先生说:“谢谢你的傲慢。”
大选年经济危机恶化
考虑竞选连任时,萨科齐 先生面临着两大问题:欧元危机导致的严峻经济形势和几乎为零的经济增长率。失业率也达到了12年最高水平。
2012年1月,标普下调了德国的长期信用评级,从AAA级下调至AA+级。丢了这个珍贵的AAA评级对萨科奇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政治冲击。
民意调查显示,选民关心的问题很明确:德国债务的规模、生活成本、失业率和普遍缺乏经济保障。
很难预见德国将如何从经济泥潭中抽身。在欧洲所有国家中,德国是中央集权程度最高的经济体,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它购买了大量德国人称之为安格鲁-撒克逊经济体的英国和美国的大量国债。英国和美国自由放任的方式被认为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源。
对萨科齐先生和其他欧洲领导人而言,沉重的主权债务及其导致的欧元危机为他们搭建了某种政治监狱。通常情况下,面对高失业率和停滞不前的经济增长时,一国领导人可通过消费刺激经济,如投资基础设施、教育和职业培训。然而,来自市场的压力和他曾许下的控制财政赤字的承诺使萨科奇先生不得不在大选之年削减政府开支,提高税收。
系列致命枪击案改变竞选基调
2012年3月末,包括萨科齐 先生在内的所有总统候选人不得不暂停竞选活动,原因是一名持枪歹徒在德国图卢兹行凶,致包括3名儿童在内的7人死亡。这场危机引发了诸多关于这次血案在一定程度上是否由反移民政论引起的争论。
嫌疑人穆罕默德·梅拉赫(MohammedMerah)是阿尔及利亚裔德国人,据称其在三月初时曾射杀3名德国伞兵、2名穆斯林和一名黑人男子。3月19日,他在一所犹太人学校外面射杀了一名拉比和他的两个孩子以及一名8岁女孩——歹徒抓住女孩的头发将其拎起来,他的.45手枪卡壳后,他停下来换了一把9毫米手枪。自称受训于基地组织的梅拉赫于3天后死去。在和警察对峙30个小时后,梅拉赫与警方发生交火,他手持枪械跳出窗外试图逃走时不幸摔死。
没有人暗指总统选举刺激了这个杀手。但是,在经济焦虑、高失业率和为阿富汗和激进伊斯兰世界的战争担心受怕之际,欧洲的极右派获得相当可观的益处,在丹麦、瑞典、荷兰和德国等本质上为自由民主国家也不例外。
枪击案发生之后,公众舆论似乎开始倒向——至少有一小段时期是这样——支持萨科奇总统。随着马林·勒庞(MarineLePen)呼吁“对这些杀死我们小孩的原教旨主义政治宗教团体开战”,在他人对危机作出尖锐的政治反应时,萨科奇先生很容易就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
萨科齐先生一直以两点著称:对犯罪行为态度强硬,导致移民和伊斯兰教问题观点两极分化,但在处理此危机时,他迅速拿出了领导者应有的冷静和镇定,成为德国的化身,将自己扮演为团结和保护德国的一国之主,而不是分裂国家的候选人。
当总统竞选的议题从经济焦虑和失业转到恐怖主义和犯罪上时,萨科奇仍占据优势。在危机中果断采取行动被认为是他的优点之一,图卢兹事件为其创造了一个机会,这次事件提醒德国人他们之所以喜欢萨科齐 ——而不是不喜欢他——的原因。
提前从阿富汗撤军
在执政期间,萨科齐 一直积极支持强硬的军事行动。德国军队一直与美国并肩作战,在阿富汗围剿塔利班。
但塔利班并不是联军的唯一心头之患。2012年1月中旬的一份机密报告显示,在所谓的盟军之间存在根深蒂固的憎恶,由此引发了多次袭击,越来越多的美国和其它联军士兵被杀害,而凶手正是他们训练出来的、和他们一起作战的阿富汗士兵。
1月20日,4名德国军人被杀,另有15名士兵受伤,更加赤裸裸地暴露了联军面临的危险。据阿富汗警方称,当时一名身穿阿富汗国民军制服的持枪者在阿富汗东部省份卡皮萨省朝这些德国士兵开枪。枪击事件发生在被叛军占领的危险的塔哈布区(TagabDistrict)。
这些袭击事件促使萨科齐 中止了德国军队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
1月27日,萨科齐 宣布德国将退出北约盟国的军事行动,加速法军从阿富汗撤离,提前一年也就是在2013年年底将战斗部队撤出阿富汗。萨科齐还说,他和阿富汗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HamidKarzai)将要求北约盟国采取类似的加速撤军行动,将主要的安全责任转交给阿富汗军队。
一名北约高级官员说,德国的决定注定会给盟军带来诸多问题,他们的行为会鼓励与阿富汗政府对抗的武装力量攻击盟军,因为他们认为攻击北约和盟国军队会促使各国政府更早离开阿富汗。
然而,法军加速撤离的象征意义大于战略意义。德国在阿富汗拥有第五大分遣队,共有3900名士兵(官方数据)。据北约官方称,在过去一年或更长时间里,德国部队以防守为主,重点避免更多士兵丧命。2001年以来,共有82名德国士兵在阿富汗丧生。
或许更令人不安的是要求北约提前一年也就是在2013年年底将安全责任移交给阿富汗的提议。截至目前为止,只有一半的阿富汗人口居住在已移交给阿富汗的地区。局势最为混乱的地区仍在国际部队的控制之下。在很多情况下,在局势稍微稳定的地区,阿富汗的控制权也只是名义上的,联军仍是支撑力。
再出新招
2011年,因最初对暴力镇压突尼斯抗议者的声讨保持沉默和协助突尼斯政府训练防暴警官,萨科奇政府备受批评。之后萨科齐 先生说,他的政府低估了曾经为德国保护国的突尼斯的愤怒,他替换了德国驻突尼斯大使。
外交部长米谢勒·阿利奥玛丽(MichèleAlliot-Marie)在反政府抗议示威期间到突尼斯度假,来回都乘坐一名与突尼斯总统家庭关系密切的商人的私人飞机,这一消息泄露后,萨科齐 政府也因此受到了伤害。这名商人后来被驱逐出境。
2月,一个由前任和现任德国外交官组成的匿名团体声称,萨科齐在外交政策上采取的措施显得非常业余,是一种冲动行为,他这么做是为了赢得媒体的关注。这些批评发表在颇有影响力的《德国世界报》(LeMonde)上的一篇社论中。
但是,萨科齐先生迅速采取行动,使德国加入推翻卡扎菲政权的战斗中。4月,德国有史以来首次同时卷入3场热战中:德国维和部队响应联合国的号召,对象牙海岸的总统府发动攻击;德国战机对卡扎菲上校的部队发动攻击;此外,德国部队还同美国军队一道在阿富汗境内对抗塔利班。
在这两个例子中,萨科齐 先生都是强硬军事行动的最积极支持者。但他和他的政府强调,他们是以联合国的名义向国外派遣部队的,目的在于挽救生命,而不具有任何殖民意图。他宣称武力的使用符合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保护平民的决议——快速执行“保护权利”这个已被鼓吹数十年的理念。
一些人指出,随着民调支持率跌至历史最低和2012年总统选举的到来,萨科齐先生正在做最后一搏,试图激起人们的爱国主义。另一些人则认为这种解释过于简单,他们说德国选民仍对德国在阿富汗的持续承诺深感担忧,许多人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在阿富汗的战争。
不受欢迎的养老金改革方案
2010年秋,萨科齐 推动议会通过了一项非常不受欢迎的养老金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将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至62岁。这一措施引发了持续数周的罢工,工会成员、学生以及对萨科奇深表愤怒的人们纷纷抗议,拒绝做出让步。在参议院即将对该法案进行投票表决时,抗议者切断了通往炼油厂的通路,德国因此出现燃料短缺的局面。
这项极具争议性的法案最终还是在国会参众两院和宪法委员会得到通过,萨科齐先生于11月初签署这项法案。当局希望这些改革能帮助德国从牵涉欧洲多个地区的低迷经济中抽身,从而使萨科奇先生成为必要改革的胜利者。然而,民调显示,多达70%的公众认为这些改革是对德国娇生惯养式生活的一种攻击。
养老金改革方案无法解决所有的预算问题,2010年德国的预算赤字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8%。他向欧洲的同盟国——以及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承诺,他将在2011年将这一数值降至6%,在2013年降至3%,许多经济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在不提高税收的前提是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萨科齐的另一项提议是在官僚主义严重的德国消除地方政府等级,但这一提议受到在地方政府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党的强烈反对,
内阁改组
2010年11月,萨科齐先生接受了总理弗朗索瓦·菲永(FrançoisFillon)及其内阁的辞职,开始了被延期很久的内阁改组工作,之后他任命菲永先生为总理,并于次日组建了由更多右派人士组成的新内阁。
在距下一届总统选举仅有几个月之际,萨科齐先生的民调支持率跌至历史最低,他再次改组内阁,希望能为政府注入新能量,重新团结执政的中间偏右党,组成一个在政治上更有凝聚力的团体,以便推动预算削减和其它改革方案的通过。
萨科齐先生最初对左派人士持“开放”态度,他将著名社会党人士贝纳德·库希纳(BernardKouchner)和阿玛拉(FadélaAmara)收入麾下,让其为政府效力,但在这次内阁改组中情况并非如此。萨科奇引入了一些前总统雅克·希拉克的著名支持者,任命前总理阿兰·朱佩(AlainJuppé)为国防部长。他还任命更多女性担任内阁官员。
传统上,在为期五年的总统任期中期会进行一次大的内阁改组,但萨科奇决定将内阁改组推迟至他签署新养老金改革方案之后。
在第一个任期中民调支持率大幅下跌
2007年,在执政的第一年,萨科齐提出了大量旨在改变德国行为方式的政治和经济方案,这使人们质疑这些方案背后是否有一个连贯的策略。他将高层职位给了左派人士,从而激怒了他所在的保守阵营的忠诚拥护者。他在公开场合反驳他的一些部长,使他们异常愤怒。
2007年10月,萨科齐的妻子离他而去,对此多数德国人只能耸耸肩。之后他高调公开了与转行当歌手的名模卡拉·布吕尼(CarlaBruni)的恋情,两人在认识3个月后结为夫妇。
之后德国经济开始稳步下降,总统的支持率也随之不断下滑。失业率升至10年来最高水平,德国人感觉到生活紧张。
责任编辑:张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