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社交网络时代社会对于言论自由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据台湾“中央社”6月16日报道,对于在社交网络散布威胁言论是否受言论自由保护的个案,美国最高法院16日决定考虑受理,如其最终对此案开庭审理,将对网络行为规范造成重大影响。
据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男子伊隆尼斯(Anthony Elonis)在妻儿离开后,不断在社交网络Facebook上张贴将杀害妻子、联邦调查局探员与学校人员的言论,当地法院于2010年判决伊隆尼斯涉及威胁,判处44个月有期徒刑。
伊隆尼斯刑满后质疑,在Facebook上张贴没有侵害意图的威胁讯息是否触法,而州法院已做出违法判决。他与律师2013年决定将全案上诉至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16日同意,考虑受理这起在社交媒体散布威胁言论是否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基本权利。
据报道,伊隆尼斯的律师在“美国对伊隆尼斯”案的诉状指出,电子邮件与社交网络的沟通模式已相当普遍,当代媒介允许个人向少数阅听者发表个人思维,或进行无人关切的独白,与事件无关的大众对发文者真实意向的解读,与发文者大不相同。
律师指,伊隆尼斯没有实际暴力意图,除了法律中“理性人”(Reasonable Person)是否有遭威胁的感受外,司法必须将发文者意向纳入判决的考虑。
律师称,网络上大量读者不认识当事人,也不了解其真实意图,有可能错误解读或臆测,法律界定的“理性人标准”(Reasonable Person Standard)不该适用于此案。
据报道,美国最高法院对言论自由范围倾向维持宽松界定,避免损及民众宗教与政治自由,11年来多次驳回类似案件。
报道称,美国近期发生多起网络死亡威胁成真的严重枪击案,警方未有法律依据,事前介入防止惨剧发生;网络业对此进行国会游说,希望确保最宽松的言论空间与低限度政府管控。最高法院可能受理伊隆尼斯案具重大意义。(实习编辑:何可人 审核:谭利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