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服务器

二战时德国占领区不产可可,为何德军能配给巧克力?

  巧克力我们都知道是一直美味的糖果,它一经被发现和深度加工之后就成了全世界人民都喜爱的美食,各种各样纯巧克力、花式巧克力,其丝滑般的口感、诱人的香味儿和高热量…历来被人们视为享受般的口腹之欲,带有一种幸福感,并且由于它产量不高还被视作珍馐,如果蛋糕、饼干、面包…里要不放上巧克力就不能称作高档食品,所以巧克力一直被人们珍视。

  二战期间德军配给的是“思嘉乐牌”能量巧克力,是德军从将军到普通士兵都喜爱的食物,每到配发时间都去踊跃的领取,并且放在背包最里面保存,如果有谁丢失了它会好几天心理不舒服…这说明巧克力受欢迎的程度远高于其它配给,等同于香烟在士兵心理当中的地位!其实,巧克力在一战时期就成为了军粮,从军事营养学的角度它的能量太高,每50克所含热量就相当于700克主食,是名副其实的高能食品,并且巧克力由于在制造工程中添加了糖,这就使得它的热量更高了,同时研究发现巧克力当中含有一种叫做“塞洛托宁”的物质(香蕉里面也有,德国人对香蕉也情有独钟),它是一种安慰剂和兴奋剂,当人在紧张或者心情不好的情况下吃几块巧克力可以大大的缓解,并且精神状态也变得愉悦…所以,为了提高战场上士兵的士气和缓解紧张,各先进国家在一战时期就将巧克力当做野战配给。

  德军的“思嘉乐能量巧克力”(红盒),由铁扁盒包装,每盒重100克,内装16块三角形巧克力,分上下层,“思乐嘉能量巧克力”一般配给:德军飞行员、潜艇兵、坦克乘组…这类的技术兵种,是由于这类兵种在战时是高度紧张的,甚至是来不及吃饭的,所以“思嘉乐红盒”的可可脂纯度高达85%,并且里面添加了更多的人工合成的“塞洛托宁”和其它能量剂,食用它之后可以更耐饿、也更兴奋。

  关于“思嘉乐红盒”还有一个可乐的故事,二战初期一名叫海克的年轻飞行员要执行夜间侦察任务,等级前队长给了它一个“红盒”告诉他困的时候就吃一块,但是只能吃一块!海克登机后由于年轻人贪吃,一下子吃了三块…过了不到20分钟海克就觉得精神异常的兴奋,甚至自己控制不住大脑了,还出现了视觉模糊、手脚乱动…等不适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他马上返航…跌跌撞撞的在机场着陆,看他着陆的样子其他人都以为他受到攻击,身体受伤,当打开舱盖后发现他已经口吐白沫了,紧急救护后他才得到缓解,问明原因后才知道他多吃了…在以后的几天海克在医院饱受失眠痛苦…。

  “思乐嘉巧克力”还有一种蓝盒配给,它就是一般型牛奶巧克力,可配发全军范围内配发,重量也100克,也是盒内上下两层16块包装,它的口感与正常的民用牛奶巧克力是一样的,只不过可可脂纯度略高一些。

  可可树的果实外观有点像木瓜,但是小了很多,敲开硬表壳里面有丝状果肉,类似芒果的果肉口感轻甜,而我们吃的巧克力则是它的果核,就是图片里的那个扁豆,它需要晒干、粉碎后压榨出可可脂,可可脂再经过加热、提纯和氧化后制成大块的巧克力原块儿,再添加糖、牛奶、奶油、琼脂、稠化剂…就制成了超市里出售的工业巧克力。

  说到这有人会问德国也没有可可树,哪来的那么多可可脂?这就是在战前德国囤积的结果,二战之前希特勒为了发动战争花了大量的外汇在非洲收集可可豆,战争爆发之后德国有占领了法国和比利时这两个巧克力生产大国(这俩国家在非洲有大量的殖民地储备的可可豆都是最好的),在仓库里也缴获了大量的可可豆,这些都被德国征用…二战爆发后盟国对轴心国实施了贸易禁运,战略物质包括可可豆都不允许向德国出口,但德国通过瑞士有拐弯抹角的进口了不少,而瑞士不但是“中立国”也是巧克力生产大国,“高迪瓦”和“瑞士莲”巧克力世界驰名,所以德国在二战期间的军品巧克力供应方面基本可以得到保障,但是到了二战末期德国人力、物力枯竭,没有了可可脂,只能是使用“代可可脂”,巧克力的质量明显下降了。

  图一:德国二战时期军用“思嘉乐牌”能量巧克力,里面可能大量的添加了人造“塞了托宁”兴奋成分,一天最多吃一小块就足够了。图二“思乐嘉蓝盒”就是一般的牛奶巧克力,可以当做零食吃,原则上是全军配发的。图三,全世界可可豆生产国,都在赤道附近,以非洲中部、东南亚、拉美,南美为主要产区,但这些产区都被美国、英国所控制。图四,可可果外形像木瓜,可以当做水果鲜食,果肉呈丝状,口感类似芒果,但制做巧克力则是它内部的果核,需要整果晾晒干燥后得到干燥而坚硬的可可豆。

  

二战时<a href=德国占领区不产可可,为何德军能配给巧克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德国服务器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德国服务器网联系。

[德国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