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服务器

德国从罗马尼亚进口石油以维持战事,而英美则尽力减少其对德出口

  二战时期,石油一直影响着德国的决策与战争的走向,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二战的结果。至于如今并不起眼的罗马尼亚,是那时候欧洲石油的主要产区,也是德国最重要的原油供应之地,失去了罗马尼亚的石油的德国,就像失去了利爪的猛虎。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已经开始步入石油时代,石油逐渐成为全新的最重要的能源,不过那时候德国就一直为石油问题所困扰,虽然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石油,但偏偏德国本土的石油资源非常有限,而一战之后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又全部失去。本土没什么石油的德国,只能从国外大量进口,德国石油的对外依赖程度向来都居高不下,至今依旧如此。

  那时候整个欧洲,除了苏联的高加索地区,还有多瑙河下游的罗马尼亚,整个欧洲都比较缺石油,德国煤炭很多,但匮乏石油,虽然德国、奥地利与匈牙利都有些油田,但产量极其有限无法满足需求。1938年德国当年消耗大约800万吨各种石油制品,其中525万吨需要进口,仅有不到300万吨是自己所产的石油。

  <a href=德国从罗马尼亚进口石油以维持战事,而英美则尽力减少其对德出口”/>

  欧洲范围之内,超过六成的石油其实来自于美国与墨西哥两国,甚至苏联那时候都大量进口石油,因为高加索地区出产的石油品质不好,需要北美的高品质原油。德国在战前因为贸易比较平稳畅顺,石油进口也没什么问题,战前有50万吨的航空汽油储备、75万吨车用汽油与柴油储备,还有26万吨船用重油与50万吨船用柴油。

  虽然德国石油制品储备还算充足,但并不能支撑太久,一旦战争长期化,这些储备很快就会消耗一空,德国与盟国都知道这一点,尽管英国等之前对德绥靖,但对德国的石油禁令与封锁也一早就进行了。英国直接拉上了美国这个最重要的欧洲石油供应国对德国采取石油禁运,并且组织德国从中立国家获取石油,包括从这些国家直接进口与中转进口。

  英国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英国的石油企业与轮船公司,确保石油在运往目的地后被迅速消费掉,而不是进入库存状态或者秘密运到德国,作为欧洲著名中转地的荷兰,也是德国通过转口贸易获取石油的重要地点。英国向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大批订购高标准航空汽油,减少荷兰石油进入德国,但直到荷兰被德国占领,英国也始终没有彻底切断荷兰石油进入德国

  英国的计划实施比较成功的是西班牙,在整个二战期间,都没有海外石油通过西班牙进入德国境内,然而北欧的瑞典,由于当时德国亟需瑞典铁矿,英国需要瑞典不倒向德国,并且瑞典也是中立国,大量罗马尼亚原油倒是通过德国运输到瑞典。二战期间,盟国允许瑞典的船只穿越封锁线进口石油出口铁矿,以吸收德国势力范围内有限资源,算是个比较特别的例外。

  <a href=德国从罗马尼亚进口石油以维持战事,而英美则尽力减少其对德出口”/>

  战前,罗马尼亚是德国最重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地,每年罗马尼亚向德国出口大约100万吨的原油,不过罗马尼亚的原油开采都掌握在英国与美国的石油公司手里。在英国与美国东家的授意之下,罗马尼亚的石油企业即便有德国的订单,也只能拖延交付,即便亏本也要优先出口地中海沿岸与巴尔干各国,最大幅度减少对德国出口。

  此外,英国还使用挂牌公司的方式,秘密购买、租借与运营多瑙河船舶,以阻止对德国的石油出口。那时候东南欧铁路建设落后,多瑙河水系的运输能力是铁路的至少两倍以上。没有办法的德国人,最后只能从莱茵河、易北河等水系花费大价钱调来船只,用来运送石油,不仅费时费力费钱,而且效果很不怎么样。

  波兰战役后,英国担心罗马尼亚倒向德国,想去破坏其主要的普罗艾斯蒂油田,不过后来行动取消,但最终罗马尼亚因为苏联进攻,还是倒向了德国。二战全面开始后,德国加速自家与奥地利、匈牙利的油田开采,但效果不大。罗马尼亚倒向德国之后,虽然对德原油供应激增,超过战前两倍,但居然还是不顶用,石油依旧不够使。

  为继续维持战争,德国将目光瞄准了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并且真的在1941年发动五百多万大军进攻苏联,原本按照德国预估,一年内拿下高加索,德国的油荒就能迎刃而解,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失败了。由于德国缺油,虽然有了罗马尼亚的石油帮忙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使得前线的德军机械部队作战,与后方的工业生产都受到巨大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德国服务器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德国服务器网联系。

[德国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