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服务器

朱宇方:提供5000顶头盔助抗俄?德国为何在俄乌危机中难堪大任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朱宇方】

  1月26日,德国国防部长克里斯汀·兰布雷希特(Christine Lambrecht)宣布向乌克兰提供5000顶军用防护头盔,并称这表明德国“非常接近乌克兰一方”。

  在乌克兰战火几乎一点即燃,美国和其他北约盟友加紧向其提供军事援助的当口,德国此举,如《明镜》周刊所言,仿佛是一场讽刺剧。

朱宇方:提供5000顶头盔助抗俄?<a href=德国为何在俄乌危机中难堪大任”/>

  《纽约时报》1月27日报道:“德国承诺提供5000个头盔帮乌克兰自卫,此举遭到嘲笑。 ”

  乌克兰曾多次请求德国提供包括军舰和防空系统在内的武器和军事装备,以抵御俄罗斯可能发动的袭击,但德国政府始终拒绝。

  此前,联邦政府还驳回了爱沙尼亚为向乌克兰提供九门榴弹炮提交的许可申请。(这批武器之所以需要德国的批准,是因为它们是当年东德的库存武器,先是附条件出售给芬兰,然后又被转让给爱沙尼亚。)兰布雷希特表示,红绿灯政府的联合执政协议不允许向危机地区运送此类武器。

  除了杀伤性武器,乌克兰驻德国大使安德烈·梅尔尼克(Andriy Melnyk)也的确表示过乌克兰急需“头盔和防弹背心,以供目前报名参加后备军的志愿者与武装部队一起保卫家园”,但他们想要的数量是10万套。所以梅尔尼克对德国的5000顶头盔表达了巨大失望:

  德国的这种“纯粹的象征性政治举动,只是杯水车薪,甚至连安慰都算不上……乌克兰期待德国政府的180度大转弯,期待真正的范式转变。”

  德国面临的掣肘

  德国有没有可能做出这样的转变?

  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附近排兵部署,要求乌克兰永远不成为北约成员,要求从东欧成员国撤出所有北约军队,并保证邻近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芬兰和瑞典永远不会加入北约。俄罗斯要求对过去25年的欧洲安全秩序进行修改,仿佛决意要改变欧洲现有的力量均衡。

  面对咄咄逼人的俄罗斯和叫苦连天的乌克兰,德国政府出奇地谨慎。

  肖尔茨领导的联邦政府强调,如果俄罗斯发动军事袭击,德国将与欧盟和北约共同作出反应。与此同时,德国始终不愿将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纳入对俄制裁内容,不愿就是否会停用这条管道做出明确表态。而德国政府目前的态度表明,即使俄罗斯与乌克兰交战,德国仍不排除向俄罗斯采购天然气的可能。

  因为美国的百般阻挠,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去年9月完工,迄今尚未投入使用。美国担心这条管道会使欧洲更加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从而使普京获得对德国和欧盟的控制力。事实上,即便没有北溪2号,俄罗斯的天然气也已经扼住了德国经济与民生的咽喉。

朱宇方:提供5000顶头盔助抗俄?<a href=德国为何在俄乌危机中难堪大任”/>北溪2号路线图(资料图/BBC)

  目前德国55%的电力来自核能、煤炭和天然气发电厂。按照退出核能的计划,德国的最后三个核电站将在今年年初关闭;而且为了实现气候保护目标,“理想情况下”,德国还将在2030年停止使用燃煤发电。这意味着:在未来九年内,德国将减损近40%的电力产能。

  如果想要用可再生能源补上这个缺口,截至2030年,德国每周必须建造25-38台风力发电机,但目前每周的建造量只有9台,而且靠天吃饭的风能显然也不够靠谱。除了发电,德国的工业生产和民生供暖也都离不开天然气。

  德国政府提出,未来的目标是使用洁净的氢能完全替代天然气,但就技术发展现状而言,这显然还只能算是个愿景。在迈向氢能的过渡时期,所有主要研究都表明,还是只能靠天然气。燃烧天然气虽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但毕竟只有褐煤的一半。

  所以,正如德国新一届红绿灯政府的执政协议所言:天然气“在过渡时期是不可或缺的”。

  目前德国超过90%的天然气需求靠进口满足,主要来自三个国家:俄罗斯、挪威和荷兰,全部通过管道运输。但由于地震的风险,荷兰不得不大幅减少气田开采,并且很可能会完全停止开采。这将使德国更加依赖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目前该企业对德国的供气量已经占德国进口总量的55%。

  液化天然气当然也是一个选择,通过油轮从美国、卡塔尔或澳大利亚等地运往德国。但液化气价格昂贵,而立足于退出化石能源的德国根本没有价格谈判的筹码,再说德国的液化天然气港口还只存在于规划书中。

  除了天然气这个具体问题之外,德国在处理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关系时还有其他掣肘。

  一方面,德国与俄罗斯、乌克兰的地理距离都不遥远,一旦俄乌陷入军事冲突,德国将不得不直面复杂的地区局势。另一方面,德国毕竟背负着二战的包袱,在处理与东欧国家关系时从来低调谨慎。而且,在俄乌问题上,欧盟成员国各有不同的利益与期望,德国若以一己之力行事,无论是对于欧洲的团结,还是对于德国在欧洲的号召力,都没有好处。

  以政治方式解决俄乌危机,该是德国第一选择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时任西德总理的勃兰特(Willy Brandt)就已经意识到,在处理与苏东阵营的关系时,处在冷战前沿锋线上的西德不应为美国是从。他因此提出“新东方政策”,改善了西德与苏东阵营的关系,保障了地区和平,也大大提高了西德的政治声誉和政治影响力。

  “新东方政策”不仅成为勃兰特留给德国的重要政治遗产,也指明了德国在处理美苏/美俄冲突以及与东欧国家关系时的现实道路。

朱宇方:提供5000顶头盔助抗俄?<a href=德国为何在俄乌危机中难堪大任”/>维利·勃兰特(资料图/维基百科)

  就当前德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踟蹰表现,有不少人直指德国自私软弱,难担领导和团结欧洲之大任。

  也有批评意见称,乌克兰危机仿佛一面放大镜,揭示了德国外交政策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德国总想要面面光,希望捍卫价值观,希望欧洲联合行动,希望在世界上发挥作用,希望保护经济利益,而当这些方面之间出现冲突时,就像现在,德国就会因为无法确定优先级而无力作为。

  这些批评意见或许都有一定的道理,德国近期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外交表现的确略显笨拙,但对于德国这样一个位于欧洲中心位置,既背负着历史包袱,又存在现实能源依赖的中等大小国家来说,即便它有心“180度转弯”,也无力“实现真正的范式转变”。

  以政治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维护地区稳定,这才是德国最现实的外交策略,也最有利于维护欧洲的利益和战略自主性。

  2015年,在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积极推动下,《明斯克协议》得以签署,彰显了德国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能力。今年1月26日,“诺曼底模式”四方会谈在巴黎举行,来自德国、法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四方代表再次就缓和乌克兰危机等问题展开磋商,并约定两周后在柏林再次举行会谈。这将是德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作用的恰当途径和重要契机。

  可以等等看德国的红绿灯政府届时能否有更圆熟、更具外交智慧的表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德国服务器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德国服务器网联系。

[德国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