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服务器

“残奥会之父”是一位上过一战前线、救助二战伤兵的德国医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晓莹 实习生 韩如冰 编译

  进入尾声的东京残奥会让人们见到了更多残疾运动员不断挑战自我与意志的风采。“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的大名很多人都听说过,却很少有人知道残奥会的创始人。有意思的是,第一个提出举办残奥会想法的人不是体育界人士,而是一位德国医生——路德维希·古特曼教授。

“残奥会之父”是一位上过一战前线、救助二战伤兵的<a href=德国医生”/>

  1899年,古特曼出生于当时的德意志帝国上西里西亚托斯特镇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手工蒸馏利口酒技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古特曼3岁时,全家搬到西里西亚的科尼舒特(今波兰的霍茹夫),这是一个德语和波兰语等四种语言混用的地区,也是一座矿业城市,成千上万的工人每天呼吸着充满煤炭味道的空气,而其中一个工人改变了古特曼的生活。

  古特曼自幼就对医学感兴趣,1917年夏,他在当地医院做志愿者,照顾一名脊柱严重受伤的矿工。尽管悉心照料,但一位医生告诉古特曼,“无论你做什么,他都活不过三周。”最终,这名矿工死于脓毒症,那段经历让古特曼无法忘怀。

  几周后,古特曼入伍,上了一战前线。后来,他撤出前线,1918年4月开始在如今波兰的弗罗茨瓦夫大学学习医学,1919年转入德国弗赖堡大学。1924年,古特曼获医学博士学位。

  在大学里,古特曼意识到体育运动的作用,他将其视为改变社会的途径,也练习拳击等作为防身术,避免受到反犹太主义者的攻击。毕业后,古特曼成为弗罗茨瓦夫犹太医院的精神外科主任,后来他成为德国最好的背部疾病和行动能力专家。但在纳粹德国时期,由于犹太人身份,古特曼和家人生活越来越艰难,他只被允许在犹太医院工作,只能治疗犹太人患者。

  到了1938年,情况继续恶化,纳粹将当地犹太人驱逐到集中营,要求古特曼解释每个病人留在医院的原因。古特曼为所有病人辩解,甚至夸大一些人的病情,即便如此,还是有3个犹太人患者被纳粹带走。从那之后,古特曼意识到在德国的生活太危险,便同家人一起迁到英国。

“残奥会之父”是一位上过一战前线、救助二战伤兵的<a href=德国医生”/>

  在英国,古特曼继续研究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最佳方法,他不只想治愈病人,更想帮助他们重新拥有正常和有意义的生活。1943年,英国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创办了一个脊髓损伤康复中心,古特曼担任主任。他在二战期间用新方法治疗在前线受伤的士兵,治病的同时也给予病人情感上的鼓励。

  深知体育活动对人身体和心理都有很大帮助,古特曼提倡“运动疗法”,以此帮助残障人士重获尊严和自信。1948年,在他的筹备下,医院举办了一场名为“国际轮椅运动会”的体育赛事,16名坐在轮椅上的退伍军人参加了射箭比赛。这场运动会为残奥会埋下了种子,古特曼说,“我们想让它成为国际比赛,能有更多的项目和国家加入”。

“残奥会之父”是一位上过一战前线、救助二战伤兵的<a href=德国医生”/>

  1952年,如古特曼所愿,运动会的规模开始扩大,来自其他国家的残疾运动员加入进来。到了1960年,这一运动会被称为“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同年罗马夏季奥运会之后,来自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名运动员参加了这场前所未有的国际残障人士运动会,这也被视为第一届残奥会。到1968年,已经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750名运动员参加。

“残奥会之父”是一位上过一战前线、救助二战伤兵的<a href=德国医生”/>

  古特曼在1980年去世,未曾见到残奥会日后的辉煌,但毫无疑问,他是了不起的“残奥会之父”。2012年,伦敦残奥会期间,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被用作残奥会训练中心,为了表彰古特曼,英国国家脊柱损伤中心外还树立了一座他的铜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德国服务器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德国服务器网联系。

[德国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